第347章 登基-《盛唐:从娶杨玉环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李林甫和杨国忠接连把持朝政,如今这两人虽然死了,但是培养的人还在,而他们培养的人,大多是一些贪污腐败之徒。

    毕竟大唐从上到下奢侈了几十年,一时间很难纠正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李琩一直没有任命新的右相,位置空着,就有人惦记,各方势力都在觊觎右相之位。

    面对如此严重内忧外患,李琩行动稍有差池,都会把自己和大唐拖入深渊。

    李琩把千头万绪理了理,最后决定先登基。

    李琩选择此时登基的原因有三。

    第一,安史之乱爆发,他监国,加之叛军一路的负面宣传,李隆基此时已经威名扫地。而他素有贤王之称,用病宣传了天命,主持收复洛阳,民心所归,此时接受李隆基的禅位,正是新朝新气象。

    第二,他能等,他手下的人等不了。他的嫡系文武跟着他,长安也占了,平叛的功也立了,他再不登基继位,他手下的嫡系就一直悬着心,做事也会束手束脚。

    第三,他虽然有实权,但无皇帝之名,李隆基毕竟是几十年的皇帝,关外还有许多弄不清楚状况的人,他此时若是再犹豫,只会让骑墙派越来越多。

    于是,三辞三让后,李琩接受了李隆基的禅位,定于754年四月十八,在大明宫举行登基大典,即皇帝位。

    时间定下,便是准备登基仪式。

    李琩让一切从简,但该做的准备工作还是要做。

    比如年号。

    其中,部分人提出不用年号,恢复周制,并且改岁首为十一月。

    中国大部分时候的岁首,都是传承夏朝,以一月为岁首,殷商的历法以十二月为岁首,周的历法以十一月为岁首。

    大唐先前一直以一月为岁首,但是安史之乱爆发后,有些人回忆往昔,觉得封建帝制不如周的分封制,于是就开始想着恢复周礼,提出了以十一月为岁首,

    历史上,李亨被迫信了一半。

    但李琩完全不吃这一套,坚持改元,并且就以一月为岁首。

    李琩原本想用至元做年号,但是考虑到现在安史之乱还未平定,大唐危机四伏,用至元太过猖狂,因此暂定为继德。

    毕竟孝莫大于继德,功莫大于中兴。

    他打算先继德中兴之后,再改元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754年四月十八,在隆重的礼乐声中,李琩被大唐文武簇拥着先去宗庙拜祭,然后再回到大明宫宣政殿,接受文武朝拜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