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珠海丽珠单抗生物科技、京城复星医药科技等四个单位研发核酸疫苗。 一个小小的疫苗背后,是整个中国医药界所有的力量都集中起来才研发成功的。 而这其中最关键的人物便是……赵振东。 赵振东,北大博士毕业,病原生物学出身,曾担任北京大学免疫学系副教授,后进入到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工作。 听着郭鑫教授讲着赵振东的故事,陈灏心情渐渐低沉下来。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? 9月16日,赵振东因为过度劳累,摔倒在首都机场,从此再也没能起来。 9月17日凌晨,经抢救无效,赵振东离世。 而在倒下之前,他还刚刚完成了江城灭活疫苗的生产车间的生物安全检查工作。 郭鑫教授说着,眼眶通红地厉害,他忍不住用手揩了下眼角,哽咽地说道:“我和老赵认识十几年了,他曾经对我说过一句话。” “他的余生只有两个追求,一是多培养几个年轻人,二是能把毕生所学为医学做出贡献。” 从光华楼走出来的这条路似乎格外的长,郭鑫教授前阵子还刚参加完老赵的追悼会,说起这些,让他一时间情绪失控。 郭鑫抽吸了几下鼻子,有些歉意的对陈灏说道:“不好意思,提到老赵我这情绪一时没控制,有点失态了,抱歉抱歉。” “没事的,听了郭教授你讲得这些话,我内心触动还挺大的。” 陈灏上前拍了拍郭鑫的肩膀,慰问道:“逝者已矣,生者如斯。老赵虽然走了,但是永远地活在我们的心里。” “老赵为国殒身,中国不会忘记、中国人民也不会忘记。” 陈灏的几句话还是挺管用,郭鑫教授心情也好转许多。 五分钟后,郭鑫教授上车离开。 眼看着车子从视线里渐渐模糊,陈灏仰头望天。 天空中蔚蓝一片,洁白无瑕的云朵在蓝天中缓缓移动,偶尔有几只飞鸟掠过天空,只是一闪而逝。 目前国内的学术圈的确有些问题,老一辈有贡献精神的科学家正在凋零,而40-60岁的科学家、学者里,出现了许多德不配位的情况,导致30岁左右的青年学者步履维艰。 但仍然有一批人正在坚守着自己信仰,比如今年54岁逝世的赵振东。 疫苗守护者、幕后英雄,但是却无人知道…… 若不是从郭鑫教授的口中,陈灏他都不知道有这一回事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