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经过那一夜的商谈,补习学校的建立终于被敲定了。 包括宋绍辉、李建国在内五名老师的集体辞职,一时间在他们单位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。 然而这已经不是宋绍辉等人所关心的事情了。 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补习学校建立中来,分头为选址、注册、排班、生源、师源以及制度等方面忙碌着。 就在那次商谈的两天之后,宋慕终于拿到了一笔巨款,她将这些钱与精英小组的几人按事先约定的比例完成分配后,第一时间将自己的一部分钱交付给了姚秀英。 有了真金白银的注入,补习学校才算真正走上了正轨,宋慕的父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忙碌起来,以至于宋慕每天的饭都不得不在食堂里解决。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,宋慕得到的那笔巨款,并非是《劈山救母》的票房分成,而是联华送来的“潮玩”分成…… 宋慕此后便没再怎么关心补习学校的事,一方面是因为有姚秀英和李建国坐镇,又有宋慕参与制定的基础方案,想必短期内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;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她这几天事儿太多了。 先是拿到了加急办理的护照,几人便马不停蹄的去米国大使馆申请加急签证。 接着是联华为了赶小金人的颁奖典礼时间,决定提前启动米国“潮玩”市场的布局,因此请精英小组又设计了一套米国专供的限量版(米国将按照最初的计划销售,分为普通版和限量版两种)。 好在供给米国的各种限量版由于预计供货量大,所以只是挂了精英小组涂装的名头,实际则是请了其他人来进行手工涂装。因此精英小组众人的工作负担,并没有因为潮玩而被加大。 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,那就是《花木兰》的制作。 宋慕在几天时间内,融合了记忆中第四尼的两版《花木兰》,“默写”出了一个她认为还算不错的剧本。 这次她没有像《劈山救母》时进行精细的雕琢,只是修改了两稿,她就将这个还未完成的剧本交给了精英小组的众人。 众人在看完这个剧本时,除了震惊之外没有第二个反应。 这得是多么强悍的编剧能力,才能在几天之内就编出这么完整的一个故事?组长难道是个天才吗?! 即便《花木兰》这个故事有无数可以参考的前人作品,但手中的这部《花木兰》剧本,跟之前的所有作品都不一样好吗?! 在这部剧本中,花木兰的故事被完全解构,重新组合成了西方人能够理解的模式,但它又不缺乏东方的特色——媒婆、相亲、孝道、敬重祖先等等等等,甚至连负责搞笑的小龙木须,都是花家先灵的使者。 第(1/3)页